Monday, December 21, 2015

馮睎乾:一拳超人的秘密

文章轉載自蘋果日報 201512月20

如果吳克儉懂得將《一拳超人》當成《莊子》漫畫版來看,那麼即使他每月看的三十本書都是漫畫,我也會對他刮目相看。

《一拳超人》大熱,除了因為幽默惹笑、格鬥精彩,大概也因為主角埼玉的設定別開生面。小時看《龍珠》,悟空總得先被什麼史上最強的怪物虐打十集,看得人咬牙切齒,最後關頭才含淚變身,青筋暴現捏緊拳頭毛髮直豎兼全身變金,再循例報上必殺技名稱,搞一場大龍鳳才公式化KO敵人。但《一拳超人》徹底顛覆了這套路:無論面對什麼勁敵,哪怕是強大得彷彿連自己也怕自己的暗黑盜賊團首領「全宇宙霸者」波羅斯,埼玉也總是一副「是誰啊?」的表情,然後就一拳秒殺。看了幾集不禁訝異:這齣表面搞笑荒誕的格鬥動漫,內裏似乎蘊藏着豐富的道家哲學。《莊子》有一則:紀渻子訓練鬥雞,他認為霸氣的雞、聞聲而動的雞、疾視的雞都不是最強,最強是那隻呆若木雞的雞,任其他雞怎樣叫,牠也毫無反應。埼玉不就是這樣的一隻木雞嗎?

背景是怪物橫行的社會,埼玉本是待業廢青,獨居Z城的無人區,有次為保護萍水相逢的男孩而力戰螃蟹怪,繼而發現自己很有興趣成為「英雄」,就潛心苦練三年,終於突破人類極限,像小魚化為大鵬,成為獨孤求敗的高手。代價是頭髮盡脫。埼玉雖幹掉無數怪物,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一直不為人知。後來機緣巧合,收了改造人傑諾斯為徒,才得悉要加入「英雄協會」方獲公眾認可,於是抱着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入會。但體制內的英雄要按官方標準分為四等,由上而下為S級、A級、B級和C級。埼玉儘管宇宙最強,但常人看不透他的實力,入會考核時竟被荒謬地評為C級,而徒弟傑諾斯則屬S級。

埼玉掛牌成為英雄後,雖秒殺了幾隻連S級也收拾不來的怪物,甚至逆天得一拳打爆從天而降的隕石,救了全城居民,卻只恨他禿頭兼外貌平凡──作者把他的面孔畫得像小丸子爺爺那麼簡約──又永不居功,以致人氣持續低企。反而有些英雄長相俊俏(如A級第一位的「假面甜心」),或善於包裝(如S級中被譽為「地上最強男人」的King),即使毫無貢獻也大受歡迎。至此,大家應該看得出《一拳超人》那個荒謬的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身處的社會吧?

無論劇中人抑或觀眾都有同一疑問:埼玉為什麼這樣反邏輯地強大?他曾非常認真地披露「特訓」秘訣:俯臥撐一百次、仰臥起坐一百次、深蹲一百次、長跑十公里,天天堅持。連他的徒弟聞言也破口大罵,這分明是普通鍛煉,怎可能成為實力深不可測的一拳超人?然而這正是道家奧旨所在。

《莊子》記「痀僂丈人承蜩」,可以類比:孔子路經樹林,見駝背老人用竹竿捕蟬,像隨手拾取那麼輕鬆,就問他有何秘訣,老人答:「手要定,你放兩顆彈丸於竿頂,練得不讓它們掉下來,捕蟬就鮮有失手;放三顆而不掉,捉十隻才會失一隻;放五顆而不掉,蟬就手到拿來了。捕蟬時,我渾忘天地之大、萬物之多,眼中只有蟬翼,能這樣專心致志,還會失手嗎?」孔子大為折服,對弟子說:「能用志不分,就可比擬神明了!」

以上故事闡明兩個道理:一,無論多麼巧妙的技藝,原理說穿了都是「阿媽係女人」般淺白,而訓練方法也不外乎將幾個簡單動作重複千萬次,直至熟能生巧;二,要專注於某事,將它做得淋漓盡致,就務必忽略世間其他事,也算是「等價交換」。

《一拳超人》中,埼玉之所以是最強,不因為他的對手跟他有程度上的差異,而因為雙方根本有境界上的距離──埼玉是「興趣使然的英雄」,德全如木雞,精專如捕蟬老者,不在乎社會期望,懶理旁人目光,也不貪圖名利權力,甚至將死生置於度外,以致每一拳都非常純粹,唯其純粹,因而無敵。莊子又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形容埼玉也貼切不過。

埼玉強大的秘密,就是他只順着天性的「興趣」行動,別的都不屑一顧。多少人能做到為興趣而無視他人期望,甚至不惜玩命呢?誰又能真正找到興趣呢?我們逐步走向平庸而猶能沾沾自喜,大概只因為從未認識自己。世人所謂成功,不過是汲汲加入英雄協會,然後漸漸忘記何謂英雄;但埼玉老師教我們,能向着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專心地打出一拳,你就是超人了。


Sunday, November 29, 2015

鄭立:最大公因數

文章轉載自明報 201511月28

語盛行一句諺語,叫「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無論你怎樣費盡心力令兩個人相像,他們總會在某些地方上有意見衝突。如果是一個百人的團體,就有100種不同的意見,愈多人衝突就愈複雜。

面對衝突,我們基本上有3種解決方法。

第一種,就是保持距離。人類之所以有各種界線,例如國界,其實就有如一個個獨立的睡房,如果有人睡覺會磨牙,同睡一室的話大家很容易相處得不快,分室而睡則相安無事。
但是,人數不斷增長而變得擁擠後,就難以保持距離。保持距離是共存的最簡單解決方法,但這個方法受限於難以增加的空間資源。

第二種,是單方面的服從,形成權力金字塔,當意見有衝突時,永遠是其中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直接服從另一方的命令。不論是用軍隊用武力恐嚇,父權用倫理關係,宗教用精神權威,僱主用經濟控制,達至另一方的服從,都是服從。

「團結」和「服從」的分別

人類從千年的歷史中,慢慢理解到這種方法的危險性。被服從的人,會變得自大盲目,看不到決策錯誤和結構性惡化,而服從的人,則因為長期執行不是自己的意見,而習慣把所有責任推卸給別人,失去了責任感也對於做好事情欠缺動力。

最終這種建立在服從的結構,會不斷的腐朽,百病叢生之下,某天服從者發覺事情已極端惡化而無法再服從時,反而會引爆更滅性的衝突。這是因為以服從為骨幹的體制,欠缺自善能力。

第三種,是「團結合作」,一個經常被曲解的詞語。很多人搞不清楚「團結」和「服從」的分別,認為不跟隨我的指導思想,就是不團結。對於不服從自己思想的人,予以責罵、否定、嘲諷,直接認定對方不是朋友、不是盟友、不是同路人,甚至是敵人。這其實就是希望別人服從,但實際上又無力令人服從,除了變回衝突之外一無所得

真正的團結,並不是讓所有的盟友在任何立場上,都跟自己一樣。相反,它是先透過溝通,找出大家一致的地方,找出大家完全無法容忍的底線,然後在這些一致的地方,互相支持;在無法容忍的底線中,互不侵犯;在這以外的部分,則互不干涉。然後各自做大家最擅長的事情,取得對雙方而言都有利的成果,這就是團結合作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也就是目前人類文明發展出來的,消解衝突的最理想手段。透過清楚雙方的立場,增加有共同利害時的力量,並互相不妨礙,對方與自己意見不同,但沒有直接侵害自己的行為。這就能發揮最大的力量,爭取雙方最多的生存空間,和數學的最大公因數一樣,不挑剔大家的不同,而是盡可能找尋大家的相同。

愈能掌握這點的人,力量和影響力就愈能增長,而更接近實現自己的願望。


Sunday, November 15, 2015

鄭立:權力的正當性

文章轉載自明報 201511月14

權力,就是別人依你的意願去做的機制。

怎樣才是正當的權力?思想家盧梭就提出過這問題,他論證道,人類服從權力,聽別人的指示去行事,多少都會放棄了自己天生的自由和自主,並不會無條件的這樣做。

但人類願意為了別的東西,去出賣自己的自由,並換取另一些東西,權力也是因此而形成。這個東西可以是安全感,可以是別人的愛,也可以是另一種自由。所以,權力之所以被信任,是因為它給了遵從權力者,他需要的東西

舉個例子就能明白。一個人上班的時候,他可能很卑微,要聽老闆指示做所有事,而且天天被老闆罵、侮辱。我們能看到,老闆有權力,他沒有。可是,就算他再卑微、再屈從,那也是因為老闆給他薪水。

如果老闆連薪水都不給了,或者他再也不需要老闆的薪水了,這權力很可能就不再被承認了。

權力的威信,建立在這個初衷的交換上。不論你是在企業、學校,甚至家庭,欠缺威信的話,則就算你下了指令,被命令的人並不會認真的去執行,可能隨便了事,陽奉陰違,甚至積極反抗。這就是社會契約

人類必須經歷過承認權力的過程,權力才會被認同。當人類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而接受某個權力就能得到該東西,人類就會承認該權力,而容忍從服從該權力中所失去的一切,自由、自主、時間,甚至被羞辱。

人類願意為每個月10萬元的收入被老闆罵,願意為了得到妻子的愛情而被命令,願意為了虛榮而失去自我。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人類甘心容忍很多事。

這也是為何強制生的權力,並不能服眾的理由,因為它沒有被認受,強迫只能鎮壓反抗,或者令對方沉默,但什麼都不可能令對方認同。你並不能,我有權力,所以你應該無條件的服從我。這是違反人性的。

權力的本質是他人的力量

同樣地,這也是為何繼承的權力,會不斷的弱化的理由。比方一間企業,職員們當初為了某原因而效忠老闆,當中途交棒給兒子,或空降換了人時,新的權力未有被認可,權力的正當性就從此被弱化。

當我們擁有權力時,我們很容易誤解,以為權力是屬於自己或者是職位就能賦予的,很容易就會抱怨為何我們使用權力時,被指令的人不合作。那是因為我們忘了權力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別人的信任和交換而生的,它從來都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權力的本質,就是他人的力量。這點一旦被遺忘,災難就會在自己手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