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談香港政治的最獨特之處,除了689票可當選特首之外,就要數功能組別這個異類政治系統。外國現有仍具類似功能組別間接選舉辦法的國家,都採用兩院制,即間接選舉選出的業界代表會受民選議會制約。在香港(和澳門)則反其道而行,在分組點票之下,功能組別議員反而可制約民選議會。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不作改動仍有功能組別及分組點票,而重啟政改不再是公眾關心的議題的今天,本系列兩篇研究將用數據揭開功能組別議員的神秘面紗。
美國前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曾在1914年指出美國絕大部分的公司都由銀行、工業公司、公共事業機構控制,方法就是這些公司的董事局成員,同時兼任兩間以上的公司的董事,由此結成董事交織(interlocking directorate)網。要理解董事交織,可參考以下例子。假設有三間公司,其董事局成員如下:
公司網絡
公司網絡以公司為單位,連結就以董事重疊數量計算。例如甲、乙公司有一名相同的董事,而乙、丙公司有兩名相同的董事,甲、丙沒有相同的董事。繪成網絡,就是如此。留意乙和丙的連結較粗,因為他們有兩名相同的董事,故連結較緊密。
人事網絡
人事網絡就是以人為單位的網,例如A和B在甲公司同為董事,故此A和B可以連成一起。以此為原則,以上例子可以劃成如此網絡,留意 D、E 的連結較粗,因為他們曾在兩家公司的董事局合作。
誰佔優勢?
從以上例子可見,C、D、E 同時是多家公司的董事,他們所擁有的權力高於A和F。而乙公司的董事同時出現在甲和丙公司,此公司也佔盡戰略優勢。這些在網絡上佔盡優勢的公司和人,稱為聯繫人(broker),擁有極高權力及可收集最多的內幕資訊。網絡裏的聯繫人,數學上可計算中介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找出來。
少數人控制大量公司?
由於董事局擁有公司的最高決策權,如果一大堆公司的董事都是同一撮人,就是極少數人控制大量公司。在未有反托拉斯法之前,甚至兩家有競爭的公司會結成董事交織網,用以控制價格和協調策略,造成寡頭壟斷。在Louis Brandeis仍然在生的年代,美國公司的董事人事網大多是摩根大通等巨無霸銀行的頭目主導核心位置,例如約翰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本人和他的手下曾經是三十多家不同公司的董事。
現代的董事交織網研究隨着網絡科學(Network Science)發展及公開資料愈來愈多,已變成一門專門學問。本港亦有專門研究本地董事交織網的學者,例如城大的何榮宗博士是此類研究的先鋒,他曾分析約一百個香港機構的董事交織網,得出香港政、商兩道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徐承恩等學者分析數十個機構的董事交織網隨着時間的轉變,得出中共在後過渡期於香港精英界進行「大執位」。這些研究都很有趣,但問題是只分析很小量的機構數據作樣本,如何選擇樣本會頗影響結果。
本研究使用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所收集的上市公司和政府公共機構董事會資料的Webb-site
Who's Who數據庫,分析政、商界董事交織網絡,理解香港的精英網絡秩序。本系列研究會分成兩集,上集分析商界網絡,下集分析政府各式公共機構與商界的關係。今次研究以1591間在聯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共10406名董事交織的數據,結成上述的公司和人事網絡進行分析。
公司網絡分析
十公司董事成員
操控193上市公司
公司網絡中的聯繫人以中介度排名,頭五位分別是東亞銀行、利福國際、澳博、北控和新礦。單是東亞銀行一家公司,其董事局成員另外控制38家公司,包攬長和、新世界、恆基等等超級企業。
附圖B顯示只佔納入統計不足1%的頭十位聯繫人公司(紫色),其董事局成員可操控共193間上市公司,佔納入統計的上市公司超過一成。
為何可以達到這種少數公司董事局成員控制大量公司的效果呢?如東亞銀行的例子,就是同系公司、父系公司、主要投資者甚至同一家族派駐成員進入公司董事局。除此之外也有另一種效果更顯著的方法,從董事交織的人事網絡可以見到端倪。
人事網絡分析
董事交織網
「零票議員」石禮謙居首
以同樣的計算中介度的方法,可以找出董事交織網絡以人為單位的「超級聯繫人」(梁振英語)。附表及封面頁的圖列出頭四十位的「超級聯繫人」,圖中圓圈大小代表其中介度。
單看此四十人列表,除了財界巨人、銀行家和Big 4會計師樓代表之外,也不難發現有政界人士。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排名第一位的經民聯地產界別零票議員石禮謙,另一經民聯商界零票議員林健鋒也排37位。其中石禮謙是十七間上市公司的董事,當中包括利福國際、澳博、新創建、港鐵、碧桂園等等。而林健鋒也不弱,是六間上市公司的董事,包括周大福、澳門永利等。
再數下去,還可見到不少立法會議員的身影,如排202位的吳亮星(金融界,零票)、321位的梁君彥(工業界,零票)和1664位的廖長江(商界,零票)。地區直選議員方面,只有排893位的田北俊和2045位的田北辰,綜合來說影響力遠不及以上幾位零票功能組別議員。
林健鋒既是商界「超級聯繫人」
也是行會成員
由此可見,以零票自動當選為主的功能組別議員,是上市公司的寵兒,亦成為董事交織網內的強勁融合力量。他們不單止在商界有權,更在立法會擁有否決民選議員決定的權力。值得留意的是,林健鋒不止是上市公司董事交織網的「超級聯繫人」和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更是行政會議成員和全國政協,有力主宰香港商界、行政、立法,可說是坐擁香港權力網絡最佳位置的人。但到底這些與商界關係匪淺而沒有經過任何選票授權的人,在議會制訂政策時到底是代表全體香港市民的利益,還是只聽命於商界的老闆?這就是所謂功能組別的「權力制衡」作用嗎?這些只好留給公論。
下次,我會將這個上市公司董事交織網絡與政府機構網絡融合。到底哪些政府機構與商界關係密切? 哪些人在商界和政界都有強勁人脈?敬請留意下集。
本研究的詳細數表可於這網址下載:www.github.com/chainsawriot/boardw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