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0, 2011

區家麟:簡單道理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0829

人生大道理,往往簡單至極。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有一課「談判技巧」,「談判」二字很認真,實際教的是「講價」,這些技巧,適用於國際貿易談判,也適用於入職條件談判、街市買餸、情人攤牌等等。

教授Margaret Neale是一位高大威猛的女強人,充滿自信、言談幽默。她開宗明義,講談判技巧之前,先說明「討價還價」之重要。

她引述一個卡耐基大學有關MBA畢業生入職薪金的調查,發現男生的薪金比女生高出7.6%。性別歧視?原來不是。

研究人員發現,只有7%女生向僱主要求更高薪金,卻有57%男生提出更高薪金的要求。那些主動要求更高待遇的畢業生,其薪金平均獲提高的幅度,非常接近男女入職薪金的差異。研究推論,女生入職薪金較低,非關歧視,而是她們根本不提出要求。

爭取高薪理所當然

有女同學問,一見工便談判薪金,會否予僱主不良印象?Neale斬釘截鐵地指罵:「這是女生才問的問題!」她教了二十多年「談判」,發現問此類問題的,多是女性,男同學一般覺得,爭取高薪理所當然,面皮厚,不會尷尬。

入職薪金高7%,可能很多人認為不重要、不稀罕。教授教大家計一條很簡單的數:假設甲的入職薪金較乙高7%,以後每年大家加薪幅度一樣,到達退休年齡時,乙要多捱多少年,才到達甲退休時的薪金水平?

答案是九年。

別看扁入職時的微細差異,幾十年光景,「複息效應」會令你後悔。

史丹福大學裏,曾碰過不少頂尖科學家,談到他們「成功之道」,都不諱言,風光背後,99%的科學實驗是失敗的。心水清的人會問:這些科學家為何有條件不停失敗?做科學研究不是擲擲骰子,每次失敗,背後要付出人力物力資金時間等代價。答案是:他有研究資金、聘請了龐大的研究團隊,一次成功的得着,抵得住九十九次失敗。

疑惑又來了,全地球那麼多科學家,為何獨是你擁有龐大人力物力?答案是,這位科學家早年有一個研究把握先機,得到經費贊助,泊到一個好碼頭,有資金吸納人才,就能做更多實驗,如同有更多本錢碰運氣;更多實驗,當然失敗更多,但成功的也有,於是繼續得到經費,有更多人力,雪球愈滾愈大,歸根究柢,很多人的成就,源自年輕時一兩項成功的研究。

葛拉威爾所着之《異數》(Outliers, Malcolm Gladwell 提出一個問題:美國中學生學業成績之增值,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是家境?是種族?

他引述研究發現:同校同級的學生,成績飛躍進步的,與家境或種族無關,關鍵在於他們的悠長暑假在幹什麼,暑期不停學習的學生,成績增值比暑期白過的學生明顯要快。作者甚至認為,「暑假」這傳統有問題,不應任由年輕人放縱玩樂,應把握時間多學,有了先拔頭籌的優勢,以後的路更寬更廣。

搶佔先機說易行難

所以,難怪現代家長,以搶包山的態度,把鋼琴小提琴非洲鼓法文德文日文普通話地理歷史唐詩,統統塞進子女腦袋,早着先機開了竅,語文能力高,自能盡早打好基礎,吸收與表達能力更勝一籌,殘酷競爭下,只能一同玩這個遊戲。

Neale說得對,從談判入職薪金,到學習處世為人,做任何事也當如此:先走好第一步,搶佔先機,以後的路就容易走。

說了半天,還未講談判技巧,Neale再講談判原則:不要做明知吃虧的交易

這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後來在工作坊的模擬談判處境遊戲中,有四位同學(竟又全是女的)在完全自願,明顯地有其他更好選擇下,達成壞透的交易。她們的解釋是:計錯數、沒耐性、好煩、不好意思說不。

Neale於是大大聲教我們說一個字:NO!

大家跟着說一遍:NO!

很多時候,談判破裂、沒有交易,就是最好的交易。簡單的道理往往知易行難。談判課裏,有更高深而微妙的博弈,不過,明白了基本要旨,再目睹很多人往往不用腦、不思考、沒耐性,甚至連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都懶得行動,你就明白,凡事營造一個好開始,搶佔先機,理性分析,坐言起行,已能活得比別人好。


在課堂裏,若說出「努力讀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樣的話,學生會掩嘴訕笑。不過,道理就是如此簡單,當有天覺悟時,往往已經太遲。放榜以後,前路茫茫的莘莘學子,應會開始明白。


Sunday, June 12, 2011

艾未未訪問五毛黨——談輿論引導

文章轉載自明報2011612

香港五毛黨浮面,是北水南調抑或操盤者黔驢技窮,要出此下策,炒作輿論。無能可以炒作成英明嗎?難吧,於是將白色炒成臭黑。被失蹤的艾未未在3月時,曾經跟一個五毛黨員做了詳細的訪談。事緣,當日推特上突然冒出大量新註冊的帳号,攻擊@aiww帳号、或發大量無意義的推文加以干擾。艾未未於是發推徵求訪問五毛黨員。訪問透過電郵和電話完成。艾未未失蹤後,網上有博客刊載有關文章。被訪者自稱26歲,大學念新聞,曾經從事媒體工作,根據地在上海。「五毛」如何運作?《星期日生活》徵得艾未未太太路青的確認和同意,在此節錄刊登艾未未與又稱「輿論引導員」的幾個關鍵答問。

輿論有人炒作,繼住房之後,食物也被炒賣,導致價格不穩。香港人喜愛抽新股,這陣子豬肉牛肉貴得嚇人,麵包縮水,股民散戶頭腦發熱,幾多人知道兩件事的因果關連?

歷史則不能「被沙石」,那是遺忘的一個說法。奉勸謝太見學生前先備好課,或者,她應該拉大隊到哈佛跟何曉清博士上一個學期的六四課。

艾未未﹕介紹一下你的具體工作流程。

五毛﹕我們主要由某個人或者某小組負責一個較大的網站,我主要負責我們當地的BBS和新聞網,也經常會去騰訊新聞版塊。具體流程就是「接到任務——然後開始尋找主題——之後開始發帖引導輿論」這3個主要步驟吧。然後具體給你講解一下每個步驟都是幹什麼的。

首先接收任務,主要就是每天要保證打開郵箱,經常查看一下郵件,或者我們有一個QQ群,但是一般我們在群上不討論這些內容的。只是說有工作了,提醒大家查看一下郵件什麼的。一般在一件事情出來後,甚至新聞出來之前我們都會收到一封郵件,然後告訴我們什麼事件,什麼新聞,然後告訴你什麼方向。就是要告訴你一個大概的思想方向,去把網友的思想引導到這個方向,或者是去模糊一下網友的焦點,還是去煽動一下網友的熱情等等。

大概都會告訴你一二。明白這些指示後,就要開始尋找主題了,找到網站相關的文章或新聞後,就可以根據上頭定的總體方向,開始自己寫文章、發帖或回復評論等,這需要很大的技巧,你必須隱藏自己的身分,並且不能寫得很官方,要寫很多不同風格的文章,有時候甚至自己跟自己對話,吵架,爭辯等。總之就是造成一些假像,然後把網民的輿論引導過來。這裏面的學問其實很深。

在一個論壇裏其實有3種人是你要扮演的,一個是領導者,一個是追隨者,一個是旁觀者,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群眾,呵呵。先說領導者,也是比較權威的發言者,一般都是在爭辯之後出現,開始拿出強有力的證據發言,以這種身分所說的話比較具權威,一般民眾對這類身分人的可信度很大。

而第二個﹕追隨者,裏面又分成兩種人,是對立的兩種人,他們扮演的角色要不停在論壇爭辯,爭吵,甚至對罵,這樣可以起到吸引旁觀者目光的作用,然後在爭吵的最後,領導者出現,拋出一些強有力的證據,然後把公眾的輿論都引到這個第三方的身上,然後目的也就達到了。至於第三種﹕旁觀者,其實他們大部分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客戶」,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網民,我們主要就是通過前兩種身分的扮演來達到影響第三方的目的,可以說我們屬於導演一樣,通過自編自導自演,然後去影響觀眾。所以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挺人格分裂的。

艾未未﹕請說一件具體的、典型的「引導輿論」過程。

五毛﹕這個其實沒什麼典型不典型的,因為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隨便給你舉幾個,你就明白了。國家的事情比如汽油漲價這個事,每次油價要漲的時候我們就會接到通知了,「穩定網友情緒,轉移公眾注意力」等等,然後第二天新聞一出來,跟帖的肯定都是大罵國家,大罵中石油、中石化,所以我們這時候就要出現了,像油價房價這種新聞,跟一些事件新聞不同,本身就不存在傳言或闢謠什麼的,所以遇見這種情况時,我們大部分都是採取模糊焦點和轉移大眾注意力的方法。

舉個比較成功的例子,有一次油價大漲,在騰訊新聞的評論裏大家都在憤怒的罵政府、罵中石油。這時候我登陸一個ID,發了條評論大概是這個意思﹕「漲吧,隨便漲,哥不在乎。最好漲到50塊錢一升,活該你們這些沒錢的窮人開不起車。正好不用出來佔道路,以後馬路就應該有錢人才能在上面開車……」等等,這類聽起來非常欠打的話,目的就是激怒這些網友,把大眾對油價的憤怒和注意力轉移到我身上。

艾未未﹕能否列舉你通常所做的評論內容?

五毛﹕直白的說政府好,直白的說誰誰賣國,那種沒技術含量的評論網友現在見的太多了,一看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我的評論一般遵照的原則是﹕絕對不正面的去讚美政府或批評一些負面新聞。而且說話的語氣、身分、立場一定要是網民,一定要看起來像是最不明真相的那類群眾,這樣才能引起網友共鳴。總之就是要從側面去引導網民,讓他們不知不覺就把重點給轉移了。

比如我說過的油價問題,「油價就應該很高,讓開不起車的窮鬼都坐地鐵是應該的」,這個評論就可以造成混亂大眾注意的效果。

艾未未﹕技術手段,你也提到了,關於你扮演3個角色,這是一個通用的方式嗎?還是有其他的方式?

五毛﹕方式太多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講,是一種類似於玩心理的那個感覺,知道吧。剛才也提到扮演3個角色,演一齣戲這種,還有一些其他,怎麼說呢,我們現在的網民,應該說他們要比以前有思想多了,這個是我自認為的。以前你不管發一個什麼,比如說稍微負面一點消息,傳得很快,而且愈說愈厲害,還都很相信。但是現在很多時候,包括有的事件吧,網民都會想想,是不是炒作?有時候我們方法很多的,你也可以把一件壞事情,使勁往壞上說,說到那種天花亂墜,讓人一看就覺得胡編亂造的,其實也是像負負得正一樣,壞到一定程度,他也會覺得是不是沒那麼壞了。

艾未未﹕除了事件目標,有沒有什麼人物目標?比如說艾未未,他本來就是一個超級壞人,對他應該干擾,當然你可能不會,但是有可能會有這種類型的指令嗎?

五毛﹕這個有可能,應該是有的吧,比如說達賴問題的時候,當然我沒有參與這塊。但是我想在達賴這個問題上,應該全國範圍內會有引導的,不然我覺得今天中國的民眾啊,對達賴不會有這麼強的一種憎恨心理吧。當然我也不知道我了解的是真是假,所以一定要做好保密啊,我覺得在這個達賴問題上,包括在法輪功這一塊,中國做的確實比較過分了點,據我了解,確實是比較過分點兒。在我接觸這個圈子之前,我一點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國家所有人都對這兩人相當憎恨。所以我覺得整個輿論控制、思想控制,凡是控制的比較好的,應該會有這種人參與的。

艾未未﹕「我也確實想讓人了解一下我們這個行業,我們的作用其實有負面的也有正面的」。你能說說哪些正面作用?哪些負面作用?

五毛﹕很多時候,可能有一些無聊的網友發表一些虛假的或者造謠。這時候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就會去相信,然後附和。也有時候某些事件發生以後大家都不知道真相,很多人就開始猜測了,然後也會有一些虛假的謠言出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我們出來幫助大家尋找到一個正確方向,告訴大家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那麼可能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假的也變成真的了。當然,也有時候我們確實自己也知道這件事情政府做的不對,我們自己也想罵政府的時候,但是還不得不幫着政府說話,所以有時候我也知道我們這樣做是助長政府推卸責任的風氣。

艾未未﹕這種輿論導向,你談到有時候是有必要的,你認為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國內網絡。當然,推特當然是另一回事兒,像新浪啊主流的這些或是QQ群這些輿論導向?效果是很明顯的嗎

五毛﹕我覺得應該會影響不少。其實我跟你提過,中國的網民其實挺傻的,不知道你有這種感覺沒有?

艾未未﹕因為他的信息本來就有限,所以在有限的信息裏,他很難表達政見。


五毛﹕我是認為他們很容易被煽動。我很容易控制他們,我想要他們怎樣,我稍微用一點心思就可以,很容易,所以我認為這個影響應該不算小

Thursday, February 3, 2011

區家麟:求職面試:補遺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122


綜合各方經驗,寫了幾篇有關求職面試的文章,有些觀點由於篇幅、鋪排等關係,未能盡錄,現附上一些訪問原稿與後續討論,聊作補遺:

1. 為何要寫這些文章?

在以往的工作、教學、及與朋友談起,很多這些求職面試的反面教材。我一向認為,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力甚佳者為數不少,但有時父母教師過份呵護,缺乏人情世故,他們較率性而為,性格真誠,有些則不修邊幅。文中所舉的例子,其實都是小節,只要注意一下,就能避免,減少面試見工時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可能。很多時見到學生們,明明品學甚佳,但往往因為這些小節而錯失工作機會,「好唔抵」,故連寫幾篇文章,希望大家注意。

撼頭埋牆,死要死得轟烈,不要死在這些枝微末節的小事上。


2. 還有那些是「必死無疑」的?

其實我在《你的求職信露出馬腳了》《如何在見工時撼頭埋牆》二文中,已舉了很多例子,都屬於幾乎「必死無疑」之錯誤,以下是一些未提到的,但也常碰到:

--面試時遲到
--面試時缺乏基本常識的,有很多人會認為我於文中所舉的例子(如地名等)太苛刻,要求太高,但很多行業,如傳媒公關金融,一些基本資料是不能錯的,下屬犯錯,上級要揹鑊,後果比一般人想像嚴重,如果主管有選擇,一定不會選擇這些犯低級錯誤的求職者。
--有些人求職信亂寄,藥石亂投,竟然不知所聘請之職位是甚麼。
--到最後考官問應徵者有何問題,有些應徵者會說「無問題」,亦顯示應徵者無心做這份工,亦無好奇心,溝通能力低,印象分大打折扣。

3. 有關電郵地址,是否要求太高?

很多電郵地址,用卡通人物、情人或明星的名字作電郵名。很多年輕人會認為,我就是喜歡,我不會為見一份工而以我的電郵名字作妥協。其實何須如此執著,新開一個電郵作見工用,很容易,把電郵forward到你原來的電郵,也很容易,不會對你有任何影響,如果這樣一個簡單動作,可以減少見工時一些可能的負面因素,何樂而不為?取錄以後,你大可用以前的電郵,我行我素,沒人管你。

4. 年輕人在學校及社會中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常識」,導致見工時出現問題?

我認為有些屬於溝通技巧的基本常識,如怎樣寫一封正常的求職信,按理家長老師提點一下就夠。問題是,一些性格,如太直率、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懂設身處地從機構角度想問題、說話無分寸、情緒難以自控,則是長年以來家庭教育,及成長環境所造成。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當然,父母亦可能認為,他們也是為社會環境所逼,是「社會的錯」。但單就如何寫求職信、如何見工,都屬於具體問題,有辦法具體解決。

5. 年輕人求職前該如何裝備自己?

我相信相由心生,一個人的自信難以裝扮,一個人的知識不能死充,任何有些少經驗的主管都能輕易識穿。所以最重要是一早明白自己興趣及路向所在,對所應徵之工作真的有興趣,事前了解公司背景及工作職責所在,答題時答錯,也不能老羞成怒,要展露自己的好奇心與上進心。態度方面,首重誠懇,錯也要錯得誠懇,不能把責任推卸他人

這幾篇文章所說的,都是一些最最最基本的態度。做得到,不代表面試就十拿九穩,還得看每個人的實力;做到了這些,最低限度不會於見你頭五秒鐘,就死得不明不白。這些只是基本態度,不是面試秘笈。


剛踏出社會,一個好的開始,可以鋪好未來的路。另一篇談「把握先機」的簡單道理。

相關文章,見工季節要注意,避免死在起跑線上:
4. 區家麟:嚇人CV
5. 區家麟:求職面試:補遺(本文)


Friday, January 28, 2011

區家麟:嚇人CV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1127


工作關係,收過不少人的履歷,其中最深刻的一份,長五十七頁。幸好臨崖勒馬,沒有按鍵打印出來,否則下世要輪迴做一棵樹。

他是一位專業人士,薄有名氣,履歷如日記,又似他的生命史,記載了他每次升職調職、每個主事的項目、每個獎項榮譽、每個國際專業組織的職位。履歷也清楚寫明他每年周遊全球數遍,參加過的國際學術會議考察團;佔最多篇幅,是他發表過的學術論文,論文題目用小號字體,密密麻麻排滿了廿多頁紙。

年紀愈大,經歷自然多,獎項總會拿過,一年到晚的國際茶餐廳旅遊學術會議,不須一一列出,升上神枱掌握資源勞役下屬得來的榮耀,又何須太自豪。這履歷,事無大小一五一十細表,看不到成就,只見到心虛;看不到重點,只見到生命的重複,沒完沒了的自我膨脹。體諒地想,是他秘書錯手把應徵大學校長的履歷寄到我郵箱了。

和這位專業人士談了好一陣子,對不起,他語言無味,生活圈子狹窄。他說過什麼,我已忘記;最刻骨銘心,只有他的履歷。

CV故事,還有很多。

看過一輯紀錄片,家長手拿七張舞蹈證書,喜上眉梢。她為女兒報名參加舞蹈學校,一次過學七種舞,一天七個比賽,連奪七張證書,一次過滿足七個願望。她女兒大概只有四、五歲,為小學入學面試的履歷冊,有厚厚的兩本。這些,都是常態了。

天之驕子大學生,校園第一個聖誕假,很多人忙著做實習。問他們,何必這麼早實習?大學之道,悠長假期應用來嬉戲旅行讀書拍拖,漫長大學生活,實習機會多的是啊。

原來,很多大學生,特別是有志投身商界的同學,都有這樣的盤算:有了第一次聖誕實習,CV裡有工作經驗,一年級暑期找實習就容易了;如此類推,實習經驗愈多,第二、三年暑假繼續實習,較有機會進入大公司;到最後一次實習,就有望進入薪金高兼前途無可限量的頂級大企業;實習後轉全職,願望達成,聽說就一生平順了。

世界難撈,我知道。慶幸自己生於一個不太重視CV的行業及一個不太重視CV的年代,更慶幸自己成長的年代,機會多寡並非取決於你是否選擇了一個正確的父親


未入小學,幼稚園小朋友要贏在起跑線上;未入職場,大學實習都要贏在起跑線上。童年枉過、大學枉過,累嗎?

相關文章,見工季節要注意,避免死在起跑線上:
4. 區家麟:嚇人CV(本文)
5. 家麟:求職面試:補遺


Saturday, January 22, 2011

區家麟:用你真誠的眼神感動人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1121


上文談過寫求職信露出馬腳,與面試時撼頭埋牆的反面教材,朋友問,那麼應如何「見好呢份工」?在很多非專業的工種裏,如果求職者學歷與經驗差不遠,面試時,最主要看態度;態度,則反映於眼神

人們說,梁朝偉演技很好,因他「眼睛懂得演戲」,大概沒有人會說:他的鼻子演得很有神、他的耳朵很迷人。「大眼仔」流行,皆因大家發現,女孩子一雙水汪汪亮晶晶的大眼睛,有「立刻變靚」之效;「港女三寶」:大眼仔、粗眼線、假眼睫毛,都與眼睛有關,化妝先化眼,正是擒賊先擒王的大智慧。若你不相信眼神之重要,請回想初戀心動一刻,難忘那回眸淺笑、婉約深情的觸電感覺,正是來自深邃溫柔的眼神。

一雙渴睡的眼睛

見工面試,考官與應徵者相顧對望,眼神接觸不可迴避,眼神是殺人武器,也能自毀長城;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穿崩的漏洞。以貌取人,不智;但觀其眼神以觀其人,往往異常準確

面試時,應徵者都懂得挺直腰板,裝出信心,但畢直的坐姿、振奮的聲線,掩飾不了眼神的疲憊。面試的大學畢業生,常帶着一雙渴睡的眼睛,女生的「大眼仔」往往弄巧反拙,它吸引人注意你雙眼,但大眼仔掩蓋不了眼白裏的紅筋。面試前夕,睡眠不足,往往被一眼看穿,仁慈的主管會關心你的生活節奏,決斷的老闆會一眼認定這人好歹有限。

面試時相人,眼睛正是窺探的秘道。少經世故的年輕人,最易被眼神出賣。大學裏的就業講座「面試雞精班」,教人要直望考官,與人攀談時,不能眈天望地,要有眼神接觸,這是最基本禮貌與溝通技巧。

眼神反映性格

很多人知道眼神重要,故意睜大眼睛,想裝得精神奕奕,卻是眼大無神,空洞無物;有些人意態從容,皮笑肉笑眼睛卻不笑,出賣了自己內心的慌亂;日夜顛倒,精神委靡的年輕人,難以掩飾眼角那未老先衰的粗糙坑紋。有些人不敢與考官對望,就知道他自信心甚低,心裏有鬼;有些人眼神誠懇,你感受到真心真意,言行合一;有些人眼睛會笑,你知道他對世界充滿好奇,樂天積極;有些人雙眼發亮,你感受到一顆真心,無怨無悔。

那麼,如何把眼神訓練好?

對不起,相由心生,眼神反映性格,並非面試雞精班一時三刻能改變。為什麼高官說話總無人信,大家當笑料?因為政客掛着笑臉、和顏悅色,眼神往往憤懣不平;演說講稿關懷體貼,面對弱勢長者,卻眼神遊移,毫無關愛之心。老練政客尚且如此,若非一流演員,眼神很難裝扮,世上的梁朝偉不多,大家請忘掉眼神的化妝術。

不要吹水唔抹嘴

面試時應懷着什麼心情,令眼神誠摯、有說服力?很簡單,要對新職有熱誠、想學想做、靈活醒目、知識不足的話要有好奇心、答錯題目時要表現積極檢討的動力。更重要是,這種神態須發自內心,才會於眼神中流露。冒充有興趣很快會露出馬腳,吹水唔抹嘴很容易給人考起,還是早早充實自己,找到興趣;就算未確定大方向,也要有積極尋索之心,面試時做回自己,就不用裝模作樣

坊間的面試雞精班常有一大誤區,提供得體的「標準答案」。曾遇過一位應徵的女士,請她介紹自己,她用背書的姿態一口氣把預先準備的答案讀出來,文中有大量四字成語,不似人話;她嘴角含笑但眼神呆滯,語調比電子發聲書更像機械人,場面滑稽。

再來一位女同學,面對考官,如奧巴馬在國會山莊面對全地球人發表演說,一分鐘自述,抑揚頓挫。話畢,請她談談自己的缺點,她說自己的缺點是容易哭,說罷,不知想起什麼慘事,她眼眶發紅,聲線開始顫抖,淚水已湧出來……


每一代人的際遇與成長環境皆不同,新一代,似乎較多人不擅溝通、情緒容易波動、求學動力低;但性情真切、敢想敢做,又是上一代所欠缺。我們以「上一代」的身份,評價年輕人表現,容易陷入「世代之爭」的圈套。論實力,新一代猛人甚多,儍人亦多,走向兩極化,造成「一蟹不如一蟹」的錯覺;論騎呢人辦,每一代都有,如今的成長環境,非年輕人自己能選擇。要怪,問題可能出自那群高呼「一蟹不如一蟹」的上代人,八十後九十後的成長環境,正是上一代人有份製造出來的。


相關文章,見工季節要注意,避免死在起跑線上:
3. 區家麟:用你真誠的眼神感動人(本文)


Saturday, January 15, 2011

區家麟:如何在見工時撼頭埋牆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1114


講課時,常會隨身攜帶一堆笑話,以備棟篤笑搞氣氛,兼警世及恐嚇之用,其中一個笑中有淚,甚覺悲涼的故事,有關「非洲」。

當時為一些大學一、二年級生講課,內容有關政治及時事,問了同學一道題:「達爾富爾地區在非洲哪一個國家?」

印尼當作印度

達爾富爾(Darfur)地區在蘇丹,年前的種族衝突,數十萬人死亡,逾百萬難民流徙各地,造成嚴重人道災難。達爾富爾曾經是新聞熱點,這問題也許冷門了一點,同學們不懂也就算了,但竟然有同學回答:「你的問題問錯了,非洲本身就是一個國家。」

這個答案令我感到極度震驚,O嘴五秒不能反應。非洲是一個大陸,非洲有大大小小五十多國,非洲不是一個國家。

類似的事例數不勝數,有大學畢業生分不清「莫斯科」與「墨西哥」,搞不清「巴勒斯坦」與「巴基斯坦」。在一個聘請記者的考核裏,有大學生錯把「印尼」(Indonesia)當作「印度」。求職者解釋:「Indonesia,即是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度嘛……」他本來說得理直氣壯,當他見到考官們錯愕的眼神,才開始有點猶豫。

一家財經機構的部門主管有天面試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問答時,他出了一道題:「為何一九八三年,香港要實行聯繫滙率?」

這問題,對今時今日的年輕人,實在是強人所難,就是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一時間也可能印象模糊。這位朋友並非為了考驗應徵者的常識,而是測試這位大學生的個性與應對技巧

「我未出世喎」

怎料這位年輕人立刻露底,有點不滿地說:「吓,我未出世喎!」

另一個聘請公關的面試裏,又是一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她興高采烈地介紹自己的宣傳與組織經驗,謂曾參與奧運火炬傳送的後勤支援及宣傳工作,「到拉薩登上五千八百米的高峰」、「接受高原訓練」云云。考官奇怪,拉薩海拔最多不及四千米,何來五千多米高峰?搞了半天仍搞不清楚,她不斷在說:「拉薩真的有很高的山 峰,世界最高的地方啊!」最後才明白,她其實不知道自己去什麼地方,也分不清「拉薩」與「西藏」的關係,不知道「拉薩」是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以為「拉薩」就是「西藏」。

有人或會質疑,面試時針對這些小事,乃主管挑剔,鑽牛角尖。不過大家應該明白,大學裏的科目成績,沒有太大意義,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工作能力。在傳媒、公關、財務金融等行業,基本常識尤為重要,寫錯一個地名、按錯一個數字,往往謬以千里,滿盤皆落索

不停把玩iPhone

考核基本常識,亦能試探應徵者的應對能力,觀其做事與學習態度。上述事例可見,有不少人竟會抱着一種「我未出世,這些事我無理由會知」的心態;又有不少念文科的應徵者,不只坦承自己對數字不敏感,是數學白癡,更會擺出一副理所當然的姿態。

很多應徵者會悉心裝扮自己的行為與談吐,但露出馬腳,往往並非於面試對談一刻,而是在踏入機構的一剎那開始。當今大學畢業生,見工時打扮相似,排隊面試,如殯儀館出殯行列,女的黑色套裝,男的深身西裝,臉色凝重,眼神憂鬱,但在會客室等待面試時,很快露出真面目。

最常見的是,不停把玩iPhone,連等待面試的十數分鐘也不放過iPhone無罪,但會令主管聯想起,有一群為數愈來愈多的新人類,無論吃飯、走路、上廁、工作、開會、拍拖、親熱,都同時在把玩手上的電話;辦公室的電腦則同時打開微博、面書,同時與幾位朋友談天。主管表面上或許會體諒:你一心五用,同時在工作嘛。現實裏,開明的主管是稀有動物;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等待發作。

在入職申請表上「嗜好」一欄,有年輕人會填「上網」。上網無罪,網絡資訊豐富,面試時考官問:你習慣瀏覽什麼網站?有應徵者回答:「都係去討論區傾下偈,或者上網打機啦!」這一代的年輕人,坦率可愛,沒有機心,值得欣賞,但面試對談,絕非表現你直率可愛的時候。

見工時自暴其短,撼頭埋牆的例子還有一大籮,再談。

相關文章,見工季節要注意,避免死在起跑線上:
2. 區家麟:如何在見工時撼頭埋牆(本文)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區家麟:你的求職信露出馬腳了

文章轉載自潮池201117


新人類的求職信,在一眾主管眼中,新奇有趣,蔚為奇觀,好睇過戲。碰到這話題,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好些求職信,先不用看內文,翻到最後一頁,應徵的同學附上照片,竟舉起V字手勢騎騎笑,有人扮可愛教主、擺港女十式。須知道,應徵的職位,只是專業的撰稿員,不是漂亮可人的促銷員,不用chok樣盡出吸引注意。這個年代,數碼相機普及,拍攝人像,沒有人會再到影樓正襟危坐;擺出的姿勢,必然古靈精怪,思想古舊的主管級老餅慢慢習慣,開始明白、體諒,甚至有時會欣賞不過,有一位竟在求職信裏附上雙人合照,兩位美女面貼面,咧嘴而笑,哪位是求職者?連體嬰?

另一露出馬腳之處,是求職信附上的電郵地址。電郵地址的字串,往往是佛洛依德式鬼拍後尾枕地泄露真性情,有人叫自己做princess001,自命「公 主」,她忘記了這年代大家只會聯想到「公主病」;有位叫Mary,電郵地址是ilovemary,自戀狂?有位男孩,叫iloveannie,情聖?又有位女孩,叫hellokitty吉蒂貓。

騎呢電郵字串

求職基要,在顯示自己的熱誠和實力、掩飾自己的傻戇與騎呢,想展現真我個性放任熱情,可留待獲聘後才露出真面目。未來僱主也許不會以你的電郵字串定生死,但也不需要給主管太多聯想,避免一切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可能。面試時,見到主管拿着你的履歷,面露忍笑的扭曲表情,多半是你的電郵地址太好玩。

求職者學歷經驗並非出眾,要脫穎而出得到面試機會,最少要有誠意。一位應徵者把幾年前的求職信改改字眼,重印一遍就寄出,為何被人發現?因為他忘記了改日期,信函上寫着二〇〇六年十月,是N年前的信,大意兼馬虎,自我了斷。

現代的精英,六歲未夠,履歷已經一吋厚,記載他們學琴學游水學非洲鼓學法文學普通話、參加領袖訓練營、演講技巧班及到北京學術交流的豐富閱歷,目的是準備小學面試。大學畢業的同學,難免要展示自己社會經驗多,大學雖然只得三年,但很多人似乎無時無刻在兼職工作。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履歷竟然寫滿兩頁紙,連身兼四份家庭補習也寫下來,令人滿腹疑問:究竟這位年輕人,大學生活如何過?他們有一個大學學位,但有沒有讀過書?

動作太超前

接下來看看求職信內文,也拍案驚奇,有內地人向香港一金融機構求職,開門見山,寫明「我的父母可以為公司帶來生意」,誠實得可愛,赤裸又直接;有求職者向主管表露心迹,信中說「我很欣賞你的工作成就,你過去的表現令我印象深刻」。慢着慢着,誰是應徵者誰是主管,主管的成就何用應徵者來「欣賞」?這些角色移位的動作太超前,前輩們接受不了的。

大部分求職信,都是循例形容自己上進好學積極外向捱得苦,很多自我介紹,明顯是電腦下載的樣板信件,見怪不怪;同學們慨嘆,當今找工難,寄出數十封求職信,回音很少,極度沮喪。不過,想應徵一份工,最少應告訴人,為何有興趣?自己為何適合?有何資格與條件?但是大部分應徵者的信件皆千篇一律,不管自己申請什麼職位,信件行文沒有針對性、無個性,亦無特色,一望而知這位應徵者寄出數十封同樣的求職信到不同機構。漁翁撒網正常事,但工種性質不同,每封信都要修改一下字眼吧

不懂人情世故

弄到如斯田地,乃因應徵者缺乏基本溝通技巧,不懂人情世故,沒有設身處地從機構的角度去想問題。每封信有針對性地修改字眼,如此簡單的事情也不做,在主管眼中,乃懶惰的表現,亦欠缺誠意,語文運用能力可能甚低。

從來不敢說一蟹不如一蟹,每一代人都有他的做事與表達方式。新一代相對放任自流,個性直率,我行我素。現實是,大權在握的那群人,是五十後六十後,要陪他們玩這場遊戲,難免要遵從他們所訂的遊戲規則。一年伊始,大機構的招聘季節將臨,也是雙糧花紅到手後的逃亡時分,寫一封像樣的求職信,是重要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見工季節要注意,避免死在起跑線上:
1. 區家麟:你的求職信露出馬腳了(本文)